【编者按】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生响应学院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展示了管工青年的青春风采和良好风貌。
参观百年征程特展,追溯红色记忆故事
——翁欣颖同学参观宁波博物馆,探寻红色记忆
2021年7月31日,重庆工商大学19级必威学生翁欣颖前往宁波博物馆参观《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探寻属于宁波的红色印记。
本次展览主要由《三江潮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宁波革命历史展》上篇和《岁月如歌:1949年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这两部分组成。展览囊括了约300件来自宁波地区的革命文物,以及400余张图片资料,以全面而详实的展线、丰富而真实的展品,呈现了宁波地方党组织百年风雨历程,突出了一位位奋勇抗争的英雄人物。此次展览以宁波的革命史实与革命人物,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在参展期间,翁欣颖同学通过历史记录,更深刻地体悟了红色文化,明白新时代青年应依托党史学习,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承担时代责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四明大地留下了许多红色史迹,它们是党的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是英雄事迹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资源。宁波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坚守红色根脉,赓续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图为《三江潮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宁波革命历史展》 翁欣颖 供图
图为《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翁欣颖 供图
敬先烈风骨,担时代责任
——李慧琳同学参观王朴烈士陵园
8月12日,必威学生李慧琳再次来到了王朴烈士陵园红色基地,回望王朴烈士不断追求坚守信念的一生。
王朴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党的号召下回到家乡,他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在母亲金永华的资助下创建学校,成为革命据点,培养了数百名新中国建设的骨干。选择王朴烈士陵园作为学史明理的实践地点,是因为李慧琳同学毕业于王朴创建的志达中学,也就是现在的“王朴中学”。李慧琳感到庆幸与骄傲,脚下的土地是让她每夜能安心入眠的保障,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无论她身居何方,李慧琳知道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保护着她。
2019年,李慧琳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的她较那时也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明确了入党的目标,更加期盼成为党员宣誓的那一天。“位卑未敢忘忧国”,李慧琳同学表示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位,她将坚定不移得守护这份信念。
图为王朴中学(前身为王朴创办的志达中学)李慧琳 供图
图为李慧琳在王朴烈士墓默哀 李慧琳 供图
走进少年宫,投身社会实习
——林莹莹同学参与少年宫助教工作
2021年暑假期间,必威学生林莹莹来到家乡少年宫参与助教工作,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多彩课堂。
在青少年宫老师的指导下,林莹莹同学为孩子们带来了第一堂体验课,她用心地讲解习题重点,帮助孩子掌握课堂知识,还在课间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授课结束后,林莹莹同学向青少年宫的老师听取经验,并协助老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在少年宫,林莹莹同学发现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总是带着热忱,带着活力,带着奉献,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去感受社会实践的魅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的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的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林莹莹同学表示,这一天的志愿支教活动使她获益匪浅,在孩子们活跃的思维的带动下,自己也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十分享受与他们相处的每时每刻,也是实现了自己想体验一天做教师的小梦想。
图为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 林莹莹 供图
爱心支教,筑梦青春
——王磊同学参与乡村支教志愿服务
2021年暑期,必威学生王磊前往乡村进行为期三天的支教志愿服务。
来到支教地小学,志愿者们退去心中的稚气,正式担起为孩子授业解惑的任务,这些都是他们都未曾经历的。当王磊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教室讲台上,激动中又有点忐忑,他明白到农村支教的不易,但是也绝不轻易放弃。支教的主要内容是巩固孩子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带领他们对美术、折纸艺术等领域进行探索,并与他们一同参与户外运动等。这三天的支教时间在他们的人生长河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王磊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像以前那样偷闲怠惰,要用这短暂的时间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成长。
同时,支教队伍走进各个村民家中,向他们宣讲党史,普及乡村振兴的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史故事讲好讲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心。
支教,对于王磊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一份难得的收获。王磊表示自己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参与到支教服务中,在这里每一个活动都有他付出的汗水,都是他成长的见证。
图为学生在上美术课 王磊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