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研达人风采】朱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朱敏,13级商务策划专业学生。
该生在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金融学术论文一篇,并收录于CNKI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被评为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市百佳大学生,是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校长荣誉奖获奖代表,获2015年国家奖学金、2016年中国电信奖学金、每年的校级一等奖学金、萧丽玉一等奖学金等众多奖学金。此外还获得市级和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品学兼优示范生等奖项及称号。
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重庆赛区金奖、全国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重庆市第25届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2015年工商大学创业PK赛冠军等近40项各类奖项。
该生通过了众多高含金量的证书考试。他在课外在自学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量化分析、固定收益、衍生品等10门课程,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今年6月CFA level one各科目的全球统考,相当于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在校本科生用四年才能完成的课程考试。此外,他还通过了英国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国家三级理财规划师ChFP、初级会计师,证券从业等资格证。他英语四级620分,六级599分,鉴于出色的英语能力,他在大三就成为重庆新东方国外考试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英学项目部讲师。
该生积极参加与学生组织管理。2015年任重庆团市委重庆市学生联合会大学生专项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2014年创建校级社团“大学生学习互助协会”并任副会长,多次为工商大学的学生义务授课,积极为学院学业促进和学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朱敏,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逐渐发觉自己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哎?这个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样啊。”在专业学习中,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脑海,也是这个念头,让他下定决心,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想做什么事?”朱敏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也迈出了他自我认知的第一步。但这个类似“我是谁”的问题着实让朱敏犯难,他说,自己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种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却不知道往哪一个方向前行的境地。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朱敏不再用大把的时间来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开始让这个问题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吃饭时、睡觉前、早起时……他一遍又一遍无意识地向自己提问:“你想做什么事?”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朱敏接触到了金融方面的一些资料,接下来的日子就如鬼使神差一般,他对金融开始着迷起来。他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大量的金融方面相关的资料文献的方式来阅读,自己对金融的兴趣也在查阅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深。在深思熟虑之后,朱敏终于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做出了自学金融的决定。
既然确定了方向,就不要回头。于是朱敏开始在图书馆中日复一日的学着那些从未接触过的理论,默背着那些必须要烂熟于心的名词解释。过万的考试资料,几千页的全英教材,六百多小时的备考,漫漫备考路上,兴趣是支撑着他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十门金融科目,一整天的全球统考,决心使他勇敢面对最后的考试。在今年的6月4号,朱敏前往成都参加了CFA考试,而在考试的前一天,他刚刚和自己的团队在西南政法大学参加了创青春的市赛。时隔五个多月,朱敏对那两天仍然记忆犹新,“时间特别赶,也特别充实。”
如今回首自己的成绩,朱敏十分感谢当初那个坚持回答“你想做什么事情”这个问题的自己,“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你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才能做出来什么。”
我不允许自己放弃
朱敏在英语方面的成绩优秀得让人无法忽视。高中时期的朱敏英语成绩便十分优异,来到大学后,他也不曾懈怠过对英语的学习。很快,他便得到了回报,四级考试620分、六级考试600分的分数在任何时候提起来都会收获他人的赞叹。
给朱敏写推荐书的商务策划学院院长骆东奇教授,在给大一新生上课时同样提到了朱敏在英语方面的突出成绩,台下的学生们炸开了锅,“英语也太好了吧!”“怎么考出来这么高的分呢?”大家窃窃私语,掩盖不住自己的赞叹与疑惑,来自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的陈启璐更是直接问了出来,“老师,他是怎么学得这么好的?”骆教授因为这次写推荐书,对朱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想了想之后告诉大家,“没听说过他放弃做什么事,他又努力而认真的学习,成绩当然不会差。”
朱敏坦言自己从没有主动放弃过什么,也从来没有允许过自己放弃。因为他见识过社会的残酷,在他的想法里,主动放弃就是被残酷的社会淘汰。去新东方面试讲师的经历,更是使他坚定了这个想法。
在面试当天,台下坐着的都是新东方里的中高层管理、相关主要负责人,在严肃的气氛下,朱敏亦是略带紧张。朱敏说,自己在面试前系统的研究了新东方的讲课风格,还多次调整自己讲课时候的台风与措辞,模拟了面试的问答,甚至写了逐句的备课稿。但他放松心态后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却让他如置冰窖。
“你不是985、211的学生吧?”
在这一瞬间,之前看到的那些关于学历歧视的新闻全部冒了出来,但朱敏心中“不允许自己放弃”的弦也绷紧了,于是他坦然回答道:“我不是。”
第二个问题紧接着也来了,“你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吧?”这一次朱敏没有任何犹豫,“是。”朱敏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是能力更重要。”在接下来的试讲过程中,当朱敏从面试官的眼睛里看到赞许的光芒时,他心里面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而之后被应聘的消息传来时,对朱敏来说,与巨大的喜悦伴随而来的,还有这个社会首次向他传达出来的残酷:绝对实力比那些既定的学历标准更为重要,只要你松懈一时,你之前所有过的辉煌都不会算数。
“丛林社会的生存法则下,我不会允许自己放弃。”朱敏说。
让自己保持上升
2015年商务策划学院主办的talk to us梦想之夜上,相比其他人讲吃喝玩乐等轻松愉快的话题,朱敏带来的丛林生存法则的分享未免有些沉重。但对于朱敏而言,这是他大学生涯中形成的一套相当完善自我价值观,即丛林法则下,必须要不断保持自己的上升,安于现状的人,便会被阶层固化。
这些理论起源于朱敏看过的纪录片——英国BBC所拍摄的《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更加富有,导演想要验证的是英国阶层分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朱敏看完之后,他不禁问自己,“难道中国不是这样吗?”
纵然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但朱敏对此确实有着体会。一开始,当朱敏在班里成绩相当不错时,他的确感到喜悦;但之后随之而来的各个竞赛,让他开始审视自己的评判标准;大二时因为重庆学联负责人所抛出的橄榄枝,他进入了学联秘书处,在这里,当他面对整个城市的精英时,他在震惊于别人的优秀的同时,也为自己曾有过的沾沾自喜感到羞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朱敏意识到,如果不寻求自我平台的上升,自己真的会像纪录片里一样被阶层固化。
如今的朱敏即将迎来他的研究生考试,每天都有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而他身边的一些同学因为找到了工作,便开始懒散度日。在别人消遣放松,三三两两结伴逛街时,朱敏更多地告诫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自身沉淀不足的情况下就为之后的人生做规划,是无法做到阶层跨越。”
这就是CTBU中那个以梦为马的追梦人——朱敏,他已经和优秀融为一体,让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称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