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长
商策学生一支部:范亚琳
人在这一生的不同时期所经历的不同过往都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些沉淀在时间中的过往和感悟,都为之后的道路积蓄着强大的力量。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求知、探索、学习、思考、进取,好似一切积极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这个阶段的特征,则青年时期的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一名合格党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岁月中寻找青春的答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大学生党员认真阅读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七年青春岁月,让我们走近了习总书记的青年成长路程。该书通过访谈的形式生动描绘了习总书记青年时代树立崇高理想、坚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民的家国情怀。这本书对当代青年来说意义重大,习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正为很多迷茫的青年人指引了方向,树立了标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永绽光芒的党史宝典。
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和他的同学一同踏上了去往延川县的火车,开始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提到,习近平是当时插队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后他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因此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从最开始不谙世事的少年到后来沉稳自信,积极带领农民改变生活的支部书记,一步步在改变,一步步在成长。没有一开始就成功的伟人,也没有生来就可以干好一切。在陕北七年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的考验下,习近平磨炼出了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正是这些艰难困苦造就了今天的习近平。
实事求是、迎难而上、敢做敢当、踏实肯干,这些都是知青和村民对他的评价。因为家庭的原因,习近平受到的监督和关注总会比其他知青更多,但村民对他的评价都是一致的好评,为此,习近平是感恩的也是努力回报的,他后来你也谈过陕北的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在经过最开始初到黄土高原时的迷惘、彷徨过后,他很快沉静了下来,积极参与到村队生产和劳动建设中去。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他在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身体力行去做好每一件事,在艰苦条件下充分发挥实干苦干的精神,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正是这种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精神和行为,带动村子的生产建设,也深深系紧了人民群众的心。青年习近平所体现出的勇于担当和实干苦干精神,身体力行地解释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正确含义。
爱读书、好学习、勤思考,这也是大家对习近平广为评价的一点。同他一同插队的知青说到,习近平老早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从他见到好的对联就抄下来、遇到新鲜事就刨根问底,再联系他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和学习,都说明习近平是一个崇学尚读的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从他在梁家村的所作所为来看,习近平非常乐意去学习、尝试和实践新事物,善于思考问题,并积极运用所知所学切实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从未放弃学习和思考,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为他之后治国理政的思想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及己身,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更该学习和践行这一点,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在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七年的知青岁月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锤炼了他的品格,为青年习近平走向成功道路提供了可靠的力量。这七年知青岁月更是将青年习近平和黄土高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他发出“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样动情的感慨。这七年的知青岁月也让青年习近平快速成长,他在困境中坚定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加强了行走之后人生道路的决心。习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见证者和全程参与者,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